金秋十月,吉林長春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10月29日一早,農安縣前崗鄉永德村的田間傳來陣陣轟鳴,農緣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的多臺農機開進農田,向著最后的秋收地塊發起“總攻”。收割機所到之處玉米植株連同果穗被卷入機器中,地里留下了一層厚厚的秸稈,收割、摘穗、裝運等工序一氣呵成。
“我們應用的是保護性耕作‘長春模式’,玉米棒又大又實誠,每公頃產量超過3萬斤……”看著籽粒飽滿的玉米裝滿一車又一車,農緣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忠余底氣十足地說,“雖然今年的秋收比往年晚了10多天,但好在農業機械給力,3臺大型收割機同時出動,20多天就能完成500多公頃土地的秋收作業。”
機械化收割縮短秋收“進度條”。連日來,長春市各地抓住晴好天氣的有利時機,快馬加鞭推進秋收進程,確保糧食應收盡收、顆粒歸倉。截至10月27日,長春市糧食作物收獲面積達2145萬畝,占播種面積的86%。其中,玉米已收獲1809萬畝,占播種面積的84%;水稻已收獲241萬畝,占播種面積的95%;大豆、雜糧雜豆等作物已收獲完成。
秋收是糧食生產的重要一環。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“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。”為保障秋收工作平穩、順利進行,長春市提早做好各項準備,并結合氣候特點和農耕習慣,及時下發《2024年長春市秋季農業生產指導意見》,要求各地強化糧食生產的主體責任,因地制宜分區、分類指導農民開展秋收作業,倡導科學分類、適時“晚收”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
今年,長春市糧食生產克服了春季階段性低溫,以及汛期多場強降雨造成局部農田內澇等不利影響因素。眼下,經過春播夏耕,一幅秋收畫卷在長春漸次鋪展,豐收的喜訊接踵而至——
在雙陽區奢嶺街道馬場村,一臺臺水稻收割機在農田里輪番作業,一次性完成割稻、脫粒、轉運、粉碎稻稈等工序,幾分鐘便可收獲一畝稻田……
在德惠市萬寶鎮廣太村,全村九成農戶參與到土地托管,村民張成斌種植的8公頃玉米迎來豐收,僅用1天半時間,機械化托管服務就完成了秋收……
在公主嶺市秦家屯鎮戥子街村,全村280公頃水稻再獲豐收,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1.8萬斤,經過收割、加工后的優質大米將發往全國各地……
在榆樹市環城鄉,增益農業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4臺玉米聯合收割機在田間穿梭作業,眨眼間金燦燦的玉米粒傾瀉而出,籽粒收割已成為當地秋收的新方式……
在九臺區龍嘉街道紅光村,喜稻美嘉種植基地采用土地休耕、生物漚肥、種子包衣、人工薅草等農業技術,40公頃優質水稻喜獲豐收……
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,今年長春市全面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,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,全面落實全省“千億斤糧食”產能建設工程,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500萬畝,切實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。今年秋收,長春市出動各類農業機械近15萬臺(套),全市各級農業部門通過農機具的合理調度,充分發揮新型農機經營主體作用,協同配合組織農機跨區作業,最大限度擴大機收面積。
糧食收獲后,農戶普遍存在院內就地堆放的現象,這種“地趴糧”儲存方式存在生霉、霉變乃至壞糧風險。對于科學儲糧,長春市農業部門建議廣大農民提前做好倉儲設施準備,收獲后的糧食應盡快裝倉子、上架子,杜絕混收、混打、混儲。
牢固樹立“防災就是增產、減損就是增糧”理念。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在玉米收獲后,應及時對果穗進行人工清選、剔除霉變;做好分類倉儲,將成熟度不好、含水量高的果穗和病穗與正常果穗分別管理,防止倉儲過程中發生霉變;做好離地儲存、通風降水,防止受潮發生霉變。對于水稻等糧食作物,也要視情況及時倒垛晾曬,降低糧食水分安全存放,具備條件的可適時脫粒、烘干、倉儲。
目前,長春市秋收各項工作正有序進行,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將繼續科學調度人力和機械,重點指導各地加快秋收進度,做好秋糧收儲、晾曬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