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我省始終聚焦耕地數量、質量、生態“三位一體”保護,準確把握“量質并重、嚴格執法、系統推進、永續利用”等重大要求,牢牢守住耕地紅線,夯實糧食安全根基。
完善耕地保護“長牙齒”措施。2023年,按照黨中央部署,江蘇開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,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。為堅決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保護目標任務,江蘇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,圓滿完成國家耕地保護“首考”。嚴格開展省對設區市考核,推動各級黨委政府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,完善耕地保護“長牙齒”硬措施,堅決遏制違法違規占用耕地,讓耕地保護切實“嚴”起來。
從源頭管控耕地占用。近年來,江蘇堅持節約集約用地,嚴格建設用地審批、優化項目選址、實施“增存掛鉤”,從源頭管控耕地占用,以較少耕地資源占用支撐更多優質發展。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,強化耕地流向日常管控和定期監測,嚴控耕地不合理流出。同時,省自然資源廳指導各地算好“政治賬、經濟賬、生態賬”,穩妥有序恢復和新增優質耕地,推動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和年度耕地恢復補充方案編制實施,科學合理謀劃耕地“在哪恢復補充、恢復補充多少、怎么恢復補充、什么時間恢復補充”。堅持多點發力、綜合施策,結合土地綜合整治、增減掛鉤、占補平衡和耕地恢復補充等多項政策,推動耕地數量有增加、質量有提升、布局更優化。2019年年底以來,江蘇統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,完成農用地整理43.83萬畝,新增耕地2.29萬畝。近3年,江蘇實施補充耕地項目(含增減掛鉤)約2萬個,新增耕地約43.32萬畝。
開展優質耕地優先保護。永久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,是經依法劃定并實施特殊保護的優質耕地。江蘇堅持做好“劃定”和“管護”兩篇文章,在全國率先建設覆蓋省、市、縣、鄉的永久基本農田管理系統,在一個底板上實現數據共享、“多田套合”,實行精細化、過程化、動態化管理。2023年起,江蘇率先建立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更新機制,將永久基本農田范圍以外的優質耕地(含高標準農田)集中連片劃入儲備區,確保數量真實、儲備充足、質量穩定。2024年劃定更新儲備區57.11萬畝,占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1.1%,其中已建成高標準農田占比45.2%?!叭齾^三線”劃定以來,全省規范組織開展了44個重大建設項目、33個高標準農田項目、10個全域綜合整治項目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調整補劃論證,保質保量補劃永久基本農田1.63萬畝,有力保障重大建設項目落地和鄉村振興發展。
江蘇已連續7年開展省級耕地保護激勵,每年50個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鄉(鎮、街道)分別獲得200萬元獎勵,累計將7.04億資金運用到耕地保護“第一線”,充分調動各方保護耕地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目前,我省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管理、補充耕地質量驗收、非農建設補充耕地管理實施細則等“1+N”貫徹落實政策體系,將非農建設、造林種樹、種果種茶等各類占用耕地統一納入管理,按照“誰占誰補”原則,嚴格落實補充耕地責任,強化“以補定占”管控,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。
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,將嚴格開展2024年度耕地保護考核,推動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和有效實施,細化落實占補平衡改革政策措施,構建更加保護有力、利用高效、監管嚴格的江蘇耕地保護新格局,全力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