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農村:豐富“菜籃子” 充實“錢袋子”
近年來,突泉鎮工農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形成以溫室為主、冷棚為補充的設施農業大棚種植生產格局。豐收的季節里,工農村的蔬菜大棚里也喜迎豐收,小小蔬菜成了富民大產業。
眼下,正是落葉紛飛的深秋時節,而在工農村種植戶丁春梅的一處蔬菜大棚里,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,一片片綠油油的香蔥,青翠欲滴,生機勃勃,到處彌漫著泥土和蔬菜的清香。
“今年四個大棚都種的蔥,采用的錯峰種植,每個棚子能出2000多斤蔥,現在的價格是每斤2塊錢左右,一個棚子能出個5000多塊錢?!狈N植戶丁春梅說。
近年來,突泉鎮工農村牢牢把握城郊精準、高效、休閑、觀光農業發展定位,緊盯市場需求,大力發展設施農業,種植新鮮反季節蔬菜,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。
種植戶駱艷芬今年46歲,從小家里就從事蔬菜種植產業,耳濡目染的她種植經驗十分豐富,目前和丈夫經營著6棟大棚,種植的蔬菜深受顧客喜愛。
“我家的芹菜7月份播種,現在10月份開始上市,全程采取的農家肥,確保純綠色食品,每天都能賣出400多斤?!狈N植戶駱艷芬說。
截至目前,工農村共有日光溫室大棚600余棟,品種以精細蔬菜為主,品類達25種,農戶年獲利2萬元以上,設施農業不僅豐富了百姓的“菜籃子”,也鼓起了農民的“錢袋子”。